地点
人物库 宋朝
释守真唐末宋初 894 — 971年8月5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纪氏
永兴万年人
其先以黄巢之乱。
西徙于蜀。
而占籍焉。
至真则蜀产也。
始冠。
偶游圣寿寺
见脩进律师
而慕其行。
遂依之薙落。
习起信论于朗公。
法界观于光公。
传瑜伽教于演秘阇黎
莫不皆臻心法之极要。
四十年间。
演畅无怠。
因蒙赐号昭信
一日谓弟子遇缘曰。
出息不保入息。
此虽俗谚。
而切于理。
吾与汝其可不务乎。
乃营二塔于广度院右。
以其成于开宝之初
遂额之开宝。
四年八月五日
集众称佛号以逝。
寿七十八。
腊五十三。
阇维获舍利圆莹。
葬之开宝塔云。
释守真
永兴万年人也。
俗姓纪
汉诈帝信之鸿绪。
乃祖乃父素履贞吉。
奕叶孝行充塞闾里。
故乡人美其孝焉。
遂目之曰纪丁兰也。
即其后矣。
洎黄寇于纪僖宗蒙尘车驾避锋而西幸。
咸镐失守而没贼。
因而徙家居于蜀矣。
及冠也偶游圣寿寺
见修进律师行出物表语越常度。
乃解带卸冠。
北面而事之。
七支既备。
先谒从朗师学起信论。
次依性光师传法界观
后礼演秘阇梨授瑜伽教。
并得心要咸尽指归。
明达法宣畅妙典。
四十年间略无怠矣。
赐号曰昭信焉
讲起信及法界观共七十馀遍。
皆以灯传灯用器投器。
嗣乎法者二十许人。
开灌顶道场五遍。
约度僧尼士庶三千馀人。
开水陆道场二十遍。
常五更轮结文殊五髻教法。
至夜二更轮西方无量寿教法。
称阿弥陀尊号修念佛三昧期生净域。
一日谓弟子缘遇曰。
如来不云出息不保入息。
吾之寿也幸矣。
汝之年也耄矣。
今欲顺俗从世。
预设二塔。
其可得乎。
缘遇稽首而对曰。
广度长老舍院之右地。
请建塔者有年矣。
大师属其意。
长老致其美。
因缘冥契安可而止。
于是鸠工而营之。
十月琢磨至来一月彻缋。
开宝四年秋八月九日
众念佛。
佛声既久令止。
奄然而归寂
俗寿七十八。
僧腊五十三。
其月二十一日焚葬于北永泰门外智度院侧。
其获舍利光润。
各将供养之。
沙弥弥伽者。
于阗国人也。
专诵华严经曾无间息。
圣历年中天帝释请迎伽上天诵持乃曰。
每被阿脩罗见扰故屈师来
为诵华严经以禳彼敌。
遂升座朗讽是经。
时修罗军众闻经乃现威神。
一时而化去。
沙弥道荫。
常念金刚经宝历初因他出夜归虎暴。
中路忽遇哮吼跳踯于前。
荫知不免乃闭目而坐。
唯默念是经心期救护。
虎遂伏草守之曙。
村人来往乃视虎。
其蹲处涎流于地焉。
荫后持诵益加高行矣。
论曰。
入道之要三慧为门。
若取闻持勿过读诵者矣。
何耶。
始惟据本。
本立则道生。
次则舍诠。
诠留则月失。
比为指天边之桂影而还认马上之鞭鞘。
如此滞拘去道弥远。
然则机有新发。
迹或乍移。
须令广览多闻。
复次背文高唱在乎品位。
先号法师故经云。
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法修行是也。
原夫经传震旦夹译汉庭。
北则竺始直声而剖南惟僧会扬曲韵以讽通。
月氏之生。
会则康居之族。
两家左右二见否藏无为冰上之狐兔问堠傍之路。
通曰。
西竺僧持部类行事不同。
或执亲从佛闻更难釐革。
或称我宗自许多决派流。
或直调而质乎。
或歌声而巧矣。
致令传授各竞师资。
此是彼非我他谬。
终年矛盾未有罢期。
故有若美一期之呗𠽋诵三契之伽陀感车马而不行动人天之共听。
此曲折声之效也。
若乃盘特少句。
薄拘短章。
止忧忘以鼓唇。
胡暇巧而扬舌。
犹登中圣或致感徵。
此直置声之验也。
今以一言蔽之。
但有感动龙神能生物善者。
为读诵之正音也。
或曰。
常闻光音天之语言则是梵音未委。
那为梵音邪。
状貌以示之。
通曰。
诸陀罗尼则梵语也。
呗𠽋之声则梵音也。
或曰。
如天下言音。
人乐闻者。
襄阳人为较准。
彼汉音也。
音附语言谓之汉音汉语。
则知语与音别。
所言呗𠽋者是梵音。
如此方歌讴之调欤。
且梵音急疾而言则表诠也。
分晓舒徐引曳则呗𠽋也。
或曰。
此只合是西域僧传授
何以陈思王齐太宰捡经示沙门耶。
通曰。
此二王先已熟天竺曲韵。
闻山响及经偈乃有传授之说也。
今之歌赞附丽淫哇之曲惉懘之音。
加酿瑰辞包藏密咒。
敷为梵奏。
此实新声也。
如今启夹。
或曰开题。
秖知逐句随行。
那辨经伪造。
岂分支品。
未鉴别生。
能显既知所诠须体。
当闻舍筏适足归宗。
其阿字之门。
图其法身之体。
此读诵之至也。
其有难通帚字多游族家。
急令口诵于一经。
且为身参于五众
赖能暗诵免呼粥饭之僧。
如偶澄清缓裹归家之幞。
或曰。
国朝度戒何责经乎。
岂不闻羯磨之辞止云年满衣钵具足不言念经为增上缘耶。
通曰。
此灭法无知之徒言耳。
上根感戒果證相随。
何以经纸数考试耶。
脱舍下根之诵持。
入法止阘茸白丁矣。
山大师云。
才登解发便须通览。
又后周初多度僧尼。
灵藏铨品行业。
若讲若诵卷部众多。
随有文义。
莫不周鉴。
时共测量通经了意。
最为第一。
此乃精选诵经通义为入道之阶渐也。
不见此文深为痛惜。
梁传目此为经师
师不沿而革号为读诵。
今采诸师。
从唐至宋。
取其多善。
宗归乎高。
则有感神宿庙度苦因经。
法智往生感金光之照野。
明慧行道占虹气之贯天。
或受居罗汉之前。
或持明救城阳之疾得御诗之饯送。
见势至之来迎。
使者摄而不能。
妖狐媚而自变。
猗欤元皎李树之丛生。
焯尔楚金帝王之入梦。
圆光在顶三昧现前。
遇诵华严放金光于口角后游地狱乘宝座于西方。
三刀断势伤于竹筒。
千福经声入于帝耳。
證返不餐于薏苡。
康声无断于连珠。
或添龄于三十许年。
或差蛊于数十茎发。
或经音遍于燕垒。
或本足在于钟离
或乐象龟兹
或口开菡萏
或鬼神避咒。
或陆地生莲。
梦华胥而悉解梵音。
或坐佛座而便归圆寂
如斯上德若此法师
殖璧随方贯华有次。
身为鼓。
击之成忏悔之音。
口若玉箫。
吹之出神仙之曲。
因依相授。
徙倚独
可谓皮裹法华足行经
俾法音之不断善付三乘。
皆成佛之无馀还八辩者也。
诗曰。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望吾曹无忘取则于此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苏谔南宋
全宋文·卷五四一○
苏谔字伯昌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辙曾孙。
家于婺州
以祖恩初任浙东帅属,知台州仙居县江西运司干办主管文字,历知柳州邵州韶州
宁国司马。
淳熙元年明州司马
召除工部郎中,改兵部,以直显谟阁湖南运副
淳熙七年明州长史大理少卿太府卿
又任江东运副江西提刑
奉祠,卒。
有《拙斋》。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八之二、四八之三,《敬乡录》卷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任谅北宋 1069 — 11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9—1126 【介绍】: 眉州眉山人,徙居蔡州汝阳字子谅
哲宗绍圣四年进士
河北转运判官,著《河北根本籍》,详载户口、官吏、收支之数。
江淮发运使,以反对变东南转般漕运为直达纲法,触怒蔡京,被诬去官。
徽宗宣和七年提举上清宝箓宫,修国史
因议出兵攻燕非计,又言郭药师必反,被削职奉祠
后起知京兆府,未几卒。
全宋文·卷二九四二
任谅字子谅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徙汝阳
少孤力学,年十四,即冠乡书。
绍圣四年进士及第,调河南户曹
怀州教授徽宗擢为提举夔路学事,历京西河北京东,改转运判官提点京东刑狱。
徽猷阁待制江淮发运使
重和元年坐罪勒停,寻复右文殿修撰陕西都转运使
宣和中,再复徽猷阁待制,进直学士
龙图阁直学士,知京兆府,徙渭州
宣和七年提举上清宝箓宫、修国史
以言事出提举嵩山崇福宫
是冬,起为京兆尹,未几卒,年五十八。
宋史》卷三五六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苏迨北宋 1070 — 1126
全宋诗
苏迨(一○七○~一一二六)(生年据《苏轼文集》附《苏轼佚文汇编》卷四《与子明》第三简),初名叔寄又名竺僧字仲豫眉山(今属四川)人。
次子。
哲宗元祐中以父荫授承务郎
又以元祐党人家属故,至徽宗政和间始官武昌管库,卒于靖康离乱中。
事见《苏轼文集》卷六一《与辨才禅师书》、《斜川集》卷二《送仲豫兄赴官武昌叙》、《南涧甲乙稿》卷二一《朝散郎秘阁修撰江南西路转运副使苏公(岘)墓志铭》。
全宋文·卷三八○四
苏迨(一○八五——一一二六)初名叔寄竺僧字仲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轼次子,后妻王闰之生。
元祐六年承务郎政和元年武昌管库主任,靖康之乱时卒。
有三特点:头长、多疾、诗「文采可观」。
曾居宜兴广州颍昌等地。
见《苏轼文集》卷五五《与杨康功书》、卷六一《与辨才禅师书》、卷六三《祭欧阳文忠公夫人文》,《斜川集》卷五《送仲豫兄赴官武昌叙》,《南涧甲乙稿》卷二一《苏岘墓志铭》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孙逢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眉州眉山人
徽宗大观四年进士
累官太学博士
金人册立张邦昌坚卧不起,发疾而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孙昭远宋 1071 — 11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1128 【介绍】: 眉州眉山人初名大年字显叔
哲宗元祐间进士
长沙
累擢河北燕山府路转运使
钦宗靖康元年,召为水部员外郎
高宗建炎元年河南尹西京留守西道都总管,至洛招集散亡,得众万余。
金军来犯,战不利,部下欲拥之南还,不从,遂为叛兵所害。
谥忠悯
全宋文·卷三○一四
孙昭远(一○七一——一一二八)初名大年字显叔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元祐进士,调长沙,辟河东经略司干办公事,历凤翔府天兴县河北山东抚谕盗贼干当公事,寻擢河北燕山府路转运使
靖康元年,召为水部员外郎
金兵围太原钦宗遣与折彦质招集溃师,为西道总管,与诸道军同出关。
建炎元年,迁河南尹西京留守西道都总管,与金兵战不利。
次年正月,其下欲拥之南还,不从,为叛兵所杀。
谥忠悯
周必大孙公昭远行状》(《周文忠公集》卷二九),《宋史》卷四五三本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唐庚北宋 1071 — 11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1121 【介绍】: 眉州丹棱人字子西
哲宗绍圣间进士
徽宗时,为宗子博士
张商英荐其才,擢提举京畿常平
商英罢相,坐贬惠州安置。
遇赦还,复官承议郎,归蜀道卒。
为文精密,谙达世务,文采风流,人称小东坡
有《三国杂事》、《唐子西文录》、《唐子西集》。
全宋诗
唐庚(一○七一~一一二一)字子西人称鲁国先生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
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清光绪丹棱县志》卷六),调利州司法参军
历知阆中县绵州(同上书卷七)。
徽宗大观中宗子博士张商英荐其才,四年(一一一○),除京畿路提举常平(《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二一)。
商英罢相,坐贬惠州
政和七年(一一一七)(宋刻本《唐先生文集》卷六《黎民权厝铭》),复官承议郎,还京,提举上清太平宫
宣和三年归蜀,道卒,年五十一。
庚诗文精密工致,有小东坡之称(《文献通志》卷二三七引李壁语)。
卒后次年,其弟庾编遗文为集,卷数不详,已佚。
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惠州州学主管郑康佐集当时流传的《寓公集》及闽本、蜀本诗文,编刻《眉山唐先生文集》三十卷(本集郑康佐跋),后世多种抄本、刻本均祖出此本。
又有《唐子西文录》一卷。
事见《眉山唐先生文集》卷首吕荣义撰《序》,《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唐庚诗,以宋刻《唐先生文集》二十卷(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参校明嘉靖任佃刻《唐先生集》七卷(简称任本,藏北京图书馆)、清雍正汪亮采南陔草堂活字印本《眉山集》二十四卷(简称汪本,藏北京图书馆)、《四库全书·唐子西集》二十四卷(称称四库本)。
新辑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七
唐庚(一○七一——一一二○)字子西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人。
绍圣元年进士,释褐为利州治狱掾
元符末阆中崇宁间移官绵州
凤州教授宗子博士,以张商英荐,提举京畿常平,坐累贬惠州
政和五年牵复,为承议郎
请祠归蜀,道卒于凤翔。
著有《唐先生文集》。
强行父唐子西文录》,唐文若《书先集后》,《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宋史》卷四四三本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朱台符北宋 965 — 10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5—1006 【介绍】: 眉州眉山人字拱正
太宗淳化三年进士
累官太常博士,出为京西转运副使
上言与契丹修好,又自请往使,时论韪之。
真宗咸平二年,上疏请重农积谷、任将选兵、慎择守令、轻徭节用、均赋慎刑等。
景德初,为陕西转运使,与杨覃不协,徙知郢州,改知洪州,卒于道。
全宋诗
朱台符(九六五~一○○六)字拱正眉山(今属四川)人。
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
通判青州,入直史馆,迁秘书丞
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知贡举,俄出为京西转运副使
景德初陕西转运使三年,知洪州,卒于赴任途中,年四十二。
有集三十卷,已佚。
宋史》卷三○六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六
朱台符(九六五——一○○六)字拱正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淳化三年进士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青州
召入直史馆,再迁秘书丞、知浚仪县
咸平元年知贡举,俄擢太常博士,出为京西转运副使
后入为盐铁判官,改判户部勾院,拜工部员外郎,换度支判官
景德元年陕西转运使
九月,降知郢州
三年,改知洪州,卒于舟次,年四十二。
有集三十卷。
宋史》卷三○六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朱时敏南宋
全宋诗
朱时敏字师古眉山(今属四川)人。
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
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秘书郎七年,除著作郎(《南宋馆阁续录》卷八)。
九年,迁将作少监十四年,知潼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一之三、职官六二之二六)。
全宋文·卷四九二二
朱时敏字师古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绍兴二十四年同进士出身
淳熙五年,除秘书郎,改著作郎,历将作少卿尚书右司郎中太常少卿
淳熙十四年,以直龙图阁潼川府
见《宋会要辑稿》礼一四之一○一、职官六二之二六、选举二一之三,《南宋馆阁续录》卷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苏过北宋 1072 — 112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2—1124 【介绍】: 眉州眉山人字叔党号斜川居士
苏轼子。
以荫任右承务郎
定武、谪岭南,唯随行奉侍。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葬汝州郏城峨眉山,遂家颍昌小斜川,因以为号。
历监太原府税,知郾城县,晚年权通判中山府
能文,善书画,人称“小坡”。
有《斜川集》。
全宋诗
苏过(一○七二~一一二三)字叔党号斜川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轼第三子。
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曾应礼部试,未第。
绍圣元年(一○九四),轼谪惠州四年,复谪儋州,皆随行。
元符三年(一一○○),随父北归。
轼卒后,依叔父辙居颍昌
营湖阴地数亩,名为小斜川。
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监太原税。
五年,知郾城
宣和五年通判定州,卒。
有《斜川集》二十卷(此据《宋史》本传,他书著录均为十卷),已佚。
清乾隆时吴长元得旧钞残本,并从他书纂辑,釐为六卷,其中诗三卷。
事见《永乐大典》卷二四○一引《宋故通直郎眉山苏叔党墓志铭》,《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过诗,以《知不斋丛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武进赵氏刊本(简称赵本),清旧抄本等。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卷。
全宋文·卷三一○○
苏过(一○七二——一一二三)字叔党号斜川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苏轼少子。
元祐七年,以父荫为右承务郎
绍圣元年惠州,后再迁海南,独侍行。
徽宗即位北还,途染疾卒于常州葬之汝州郏县,即依叔父辙卜居颍昌
后尝监税太原,知郾城
权通判中山府
宣和五年卒,年五十二。
能诗文,善书画,时称「小坡」。
有《斜川集》传世。
宋史》卷三三八《苏轼传》有附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朱辂北宋
全宋文·卷二八二二
朱辂字廷玉(一作廷圭廷圭),号山叟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唐庚游,盖哲宗、徽宗间人。
尝官尚书郎,坐罪斥居阶州
著有《罗池庙碑全解》。
见《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卷首《诸儒名氏》,《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首姓氏(按《播芳大全》此姓氏表列有「朱山叟辂」,又有「朱廷圭」,然所收正文并无署「朱山叟」者,是「朱廷圭」实即「朱山叟」),《方舆胜览》卷七○,唐庚眉山诗集》卷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苏诩南宋
全宋文·卷四八六九
苏诩,祖籍眉山(今四川眉山)
苏辙曾孙,苏籀子。
淳熙六年权知筠州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光祖南宋 1142年1月10日 — 12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2—1222 【介绍】: 简州阳安人,寓居德清字德修号后溪一号山堂
孝宗乾道五年进士
淳熙中召对论恢复事,谓骤进与偷安均为误国。
校书郎右正言、知果州
光宗时殿中侍御史,旋出为江西提刑,改夔州
宁宗即位,除侍御史,迁起居郎
以谏罢朱熹事,被劾去。
庆元党禁间,撰《涪州学记》,被再劾夺职,谪居房州
党禁解,起知眉州,累迁知潼州府,升显谟阁直学士
卒谥文节
有《后溪》。
后人辑有《鹤林词》。
全宋诗
刘光祖(一一四二~一二二二)字德修号后溪一号山堂简州阳安(今四川简阳西北)人。
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
剑南东川节度推官,辟为潼川提刑司检法
淳熙五年(一一七八),召为太学正,累迁右正言,出知果州
光宗即位,除军器少监,为殿中侍御史,出知夔州
宁宗即位,除侍御史,迁起居郎
韩侂胄擅朝禁伪学,刘撰《涪州学记》,被指为谤讪,夺职,谪居房州
侂胄诛,历知襄阳遂宁潼川府
嘉定十五年卒,年八十一。
有《后溪》十卷,已佚。
后人辑有《鹤林词》一卷。
事见《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四三《刘阁学墓志铭》,《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六三一三
刘光祖(一一四二——一二二二)字德修号后溪简州阳安(今四川简阳北)人。
乾道五年进士及第,除剑南东川节度推官
淳熙中累迁校书郎,知果州
光宗立,除军器少监权侍左郎官,为殿中侍御史
出为潼川运判江西夔州提刑
宁宗即位,除侍御史,改司农少卿,进起居舍人起居郎
韩侂胄党所排,奉祠,后又谪居房州
久之,起知眉州,除潼川提刑、权知泸州
侂胄诛,历知襄阳遂宁潼川府
显谟阁直学士提举宫观
嘉定十五年卒,年八十一,谥文节
光祖为当世名臣,赵汝愚称其论谏激烈似苏轼,恳恻似范祖禹,世以为名言。
为文浑厚正大似其人,诗尤清婉。
著有《后溪》百馀卷,《岘山》、《鹤林》、《金泉》、《眉山》等集合若干卷,《诸经讲义》若干卷,惜皆佚。
真德秀刘阁学墓志铭》(《真文忠公文集》卷四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朱昌符北宋 ? — 1033
全宋文·卷三六二
朱昌符(?
——一○三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台符弟。
大中祥符中进士,廷试第五,八年六月,为杭州观察推官
天圣四年勾当店宅务七年太常博士、知江阴军九年,授尚书度支员外郎
明道元年,任开封府判官二年一月,为祭奠使,往奠夏王赵德明,于路病故。
官终屯田员外郎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四、一一一、一一二,《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九之一一、食货五五之八,《宋史》卷三○六《朱台符传》、卷四八五《夏国传》上。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孙堪北宋
全宋文·卷四七六
孙堪字仲任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于孙抃为兄弟行。
真宗时尝以布衣上《封禅书》。
天禧三年进士及第,除陇州防禦推官
天圣四年官于汉阳
仕至国子监直讲
见《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首《二百家名贤世次》及本书所收孙氏诸文。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埙宋末元初 1240 — 131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0—1319 【介绍】: 宋元间南丰人字超潜号水村
卓荦不群。
工诗文。
宋亡十余年,以荐署旴郡学正,又十余年,命为延平郡教授,秩满归里卒。
有《水云村稿》
字起潜别号水村南丰人
研经究史,网罗百氏,文思如涌泉,宋季与同里谌祐自求各以诗文鸣。
年三十七而宋亡,越十八年,当路交荐,署昭郡学正
年七十,受朝命为延平教授,既满,诸生复留授业者,三年乃归。
延祐六年卒,年八十。
所著有《经说讲义》、《水云村稿》、《泯稿》、《哀鉴》、《英华录》、《隐居通义》,凡百二十五卷。
全宋诗
刘埙(一二四○~一三一九)字起潜号水云村南丰(今属江西)人。
入元后,年五十五为建昌路学正,年七十为延平路儒学教授
元仁宗延祐六年卒,年八十。
有《隐居通议》、《水云村稿》。
事见《吴文正》卷七一《故延平路儒学教授南丰刘君墓表》。
今录诗十四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善月南宋 1149 — 1241
全宋诗
释善月(一一四九~一二四一)字光远号柏庭俗姓方定海(今浙江宁波东北)人。
正觉寺出蒙,年十五具戒。
往依南湖草庵禅师
历住东湖辩利,慈溪宝严波、上竺。
理宗端平三年(一二三六)请老归东庵
淳祐元年卒,年九十三。
延祐四明志》卷一六,《佛祖统纪》卷一八、《补续高僧传》卷三有传。
全宋文·卷六四一三
善月(一一四九——一二四一)字光远,宁元府定海(今浙江镇海)人。
方氏子。
出家正觉寺
年十五具戒,参月堂,深得教义。
堂殁,复依南湖草庵师
南湖凡十三年。
历住东湖辩利、慈溪宝严波、上竺,端平三年,请老归东庵
淳祐元年卒,年九十三。
著有《楞玄览》、《金刚会解》、《圆觉略说》、《楞伽通义》、《山家绪馀集》等十馀种书,均存世。
见《延祐四明志》卷一六,《补续高僧传》卷三,《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
善月
字光远
定海方氏子。
其母梦月而娠。
出家因命名焉。
十五具戒。
参月堂。
深得教义。
堂殁。
复依草庵
所居古柏独秀。
自号柏庭
太师史真隐
请居波。
学士来奔。
廪食不足。
真隐曰。
师为道延众。
欲食来取。
予不啬也。
嗣主南湖
师御众有法。
十三年不易节。
缁素以是信之。
师被诏旨。
前后两住上竺。
又授左街僧录
人皆以坡仙
师去忽复来。
鸟语山容开之句。
为之贺。
师淡如不知也。
端平三年
得目眚。
请老归东庵
将入寂。
顾左右曰。
人患无实德为后世称。
若但崇虚誉。
我则不暇。
千载之下。
谓吾为柏庭叟。
则吾枯骨为无愧。
幸勿为请谥以淤我素业
言已累足而化。
寿九十三。
七十八。
师著甚富。
大约发明一家之旨。
殊为有功于教门者。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善月字光远号柏庭姓方氏定海人
母梦月堕怀,生之夕,白光满室,因以名焉。
初学语,尝合拿道南无字。
甫成童,其父编六经授之读,如习旧业。
年十二,通《春秋》大义。
母携往正觉寺,循殿楹数匝,寺主道并谓其母曰:“吾夜梦白龙绕此柱,其徵此儿乎?
”于是父母始许出家,年十五具戒,乃往南湖草庵
尝以科目繁冗为劳,草庵诲之曰:“白日看家书,有何难解?
善月为之一省。
草庵曰:“异时鼓吹吾宗者,其在子乎?
”梓庵讲道波,往谒焉,闻世相尝住之旨,益有省发,乃复归南湖
见堂问如来不断性恶之说,心身豁然,如郤关钥见府库,以所悟白堂,更为演其义,拜领而退。
及堂寂,当阳竹庵
明年命分讲,风仪清温,淡辩雅正,竹庵赞曰:“吾与首座可谓得人,但恨无继之者。
”所居古柏独秀,遂自号“柏庭”。
淳熙庚子初,主东湖辩利,迁慈溪宝严,居无何,太师史真隐请居波,学士来奔,廪食不足,太师闻之喜,使人告月曰:“师为道延众,欲食来取,予不啬也。
绍兴二年郡守何公澹南湖虚席,亲裁疏劝请,讲道不倦,御众有法十三年,不改初度,缁素以是信之。
嘉泰四年,退隐衍庆精舍,一息十载,梦老叟耳语曰:“六十五、七十一。
嘉定六年郡将陈卿以南湖有去思为更屈致,辞弗克,雨华更新,旧徒再拥,未逾月,上竺以敕书召,时年六十五也。
八年夏旱,诏迎大士于明庆,车驾亲幸,为祷雨,朝注暮洽,皇情大悦,特补左街僧录
十二年秋,拂衣东归,偃息于城南祖关。
是年七十一,又知所以验前梦也。
绍定五年春,有敕再领上竺,人皆以东坡“师去忽复来,鸟语山容开”之句为之贺。
端平三年,得目眚,请老东庵
一日示疾坐床上,若相酬酢者,左右或问之,曰:“吾与荆溪尊者对谈祖道耳。
”将入寂,顾其属曰:“人患无实德为后世称,若但崇虚誉,我则不暇。
千载之下,谓吾为柏庭叟,则吾枯骨为无愧,幸勿请谥,以污我素业。
”言已,累足而化,淳祐元年正月十九日也。
留龛七日,面色鲜白,心顶俱暖,塔于寺东,寿九十三,法腊七十八,所遗衣发及《四经解》,合藏于南湖祖塔之侧。
有《楞一览》、《金纲会解》、《圆觉略说》、《楞伽通义》、《因革论》、《简境十策》、《三部格言》、《金錍义解》、《宗教浅述》、《仁王疏记》、《附钞笺要》,皆行于世,自馀杂制曰《绪馀》、《讲馀》,各若干卷。
嗣其法者香林清赐为上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苏山南宋
全宋文·卷六四四二
苏山,祖籍眉山(今四川眉山)苏轼曾孙。
绍熙元年三月将作监九月使金贺正旦
见《宋史》卷三六《光宗纪》,《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二之五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蕃北宋
全宋诗
王蕃字观复(《眉山唐先生集》卷二七《送王观复序》),一字子宣(《宋诗纪事补遗》卷三七),益都(今山东青州)人。
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任广西转运副使(《宋会要辑稿》夷四之四一)。
宣和二年(一一二○),任夔州路运判(同上书选举二九之一四)。
今录诗三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苏元老北宋 1078 — 112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眉州眉山人字子廷号九峰
苏辙族孙。
幼孤力学,长于《春秋》,善属文。
徽宗崇宁五年进士
汉州教授西京国子博士通判彭州
累官太常少卿
外和内劲,不妄与人交。
言者论元老苏轼从孙,且为元祐邪说,其学术议论,颇仿,不宜在中朝。
罢为提点明道宫,未几卒,年四十七。
有《九峰》。
全宋诗
苏元老(一○七八~一一二四)字在廷号九峰眉山(今属四川)人。
轼从孙。
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二)。
广都主簿,迁汉川教授西京国子博士通判彭州
国子博士,历秘书正字将作少监比部考功员外郎
出为成都路转运副使
宣和六年,因元祐党禁罢,提点明道宫(《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九之一四),未几卒,年四十七。
有《九峰》,已佚。
宋史》卷三三九、《史新》卷一一三有传。
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二八二二
苏元老(一○七八——一一二四)字在廷号九峰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轼从孙。
崇宁五年进士,调广都簿,历汉州教授西京国子博士通判彭州
寻除成都路转运副使,为军器监司农卫尉太常少卿
宣和六年以元祐党籍罢,提举明道宫,未几卒,年四十七。
著有《九峰》。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九之一四。
宋史》卷三三九《苏辙传》有附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